中国是世界上隧道及地下工程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地质条件和结构形式最复杂、修建技术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涌现出了以中铁装备为代表的中国隧道掘进机企业的佼佼者,诞生了中国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世界最大直径硬岩掘进机等一系列标志性、创新性产品,并不断向世界最大、世界最小、世界首台发起冲锋,在世界隧道掘进机领域刷新中国高度。
按照摸清情况、主动联系、依法监管、积极引导的工作方针,做好民营企业家相关组织工作。围绕促进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坚持政治建会、团结立会、服务兴会、改革强会,积极探索彰显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有机统一优势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不断增强工商联的凝聚力、执行力、影响力。
做好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规划,形成规范化常态化教育培养体系。加快推进工商联所属商会依法登记注册。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加入商会,商会发展会员不得设立资产规模等门槛。统战工作要面向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工作对象主要包括民营企业主要出资人、实际控制人,民营企业中持有股份的主要经营者,民营投资机构自然人大股东,以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为主体的工商领域社会团体主要负责人,相关社会服务机构主要负责人,民营中介机构主要合伙人,在内地投资的港澳工商界人士,有代表性的个体工商户。持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创新教育形式和话语体系,不断扩大覆盖面,提升实效性。
(十八)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地方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注意加强对党员民营经济人士的教育培训。中国海关通过各种灵活方式,全力推进AEO国际互认工作。
对部分主要贸易国家进出口实现了较快增长。四是积极支持推进AEO(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合作。前三季度,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进出口6.75万亿元,增长1.5%。前三季度,我国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1873.9亿元,增长52.8%,市场采购出口5098.6亿元,增长35.5%。
李魁文说,今年,通过减免进口滞报金、滞纳金、免征加工贸易货物内销缓税利息等措施,累计为企业减免和节约资金近2亿元。宅经济商品拉动出口增长1.1个百分点。
国内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出口订单的增加。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10月1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稳外贸政策效应持续显现,进出口明显好于预期。7月1日起,海关在北京等10个直属海关开展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出口试点,9月1日起,进一步扩大到22个直属海关。三季度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进口总值均创下季度历史新高。
国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前三季度累计增长1.8%,表现超出市场普遍预期。根据WTO公布的月度主要经济体货物贸易数据测算,17月份,我国进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为12.6%,其中出口份额为13.8%,进口份额为11.3%,同比分别提升1、1.1和0.8个百分点。其中对越南、土耳其、波兰、泰国进出口分别增长18.5%、17.1%、13%、10.9%。
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3.1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0.7%。截至目前,已与欧盟、日本、韩国等15个经济体签署了互认安排,涵盖了42个国家(地区),占AEO制度国家(地区)的50%,其中包括1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海关多措并举推动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新业态成稳外贸重要力量今年,我国全面推广跨境电商出口商品退货监管措施,开展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B2B)出口监管试点。
参与的企业数、申报单量、出口货值稳步上升。今年以来,海关总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李魁文表示,分析前三季度外贸数据,可以明显看出以下特点:出口展现较强的韧性。前三季度,全国综合保税区进出口2.34万亿元,增长15.1%,比外贸整体增速高14.4个百分点。三季度,我国进口3.88万亿元,同比增长4.3%。外贸进出口逐季回稳海关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逐季回稳,累计增速转负为正。
新业态发展已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李魁文介绍,当前我国外贸产品基础稳固,贸易方式持续优化。
进出口、出口、进口国际市场份额均创历史新高。加快试点促进新业态发展。
其中,出口3.85万亿元,增长2.8%;进口2.9万亿元,下降0.3%。前三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0.66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6.1%,比去年同期提升4个百分点。
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保持增长,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前三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3.2%,占我国出口总值的58.7%,所占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了0.8个百分点。我国在全球率先复工复产,不断巩固扩大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的成果,国内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也带动了进口回暖。我国出口从4月份开始,连续6个月正增长。
我们全面推进两步申报提前申报绿色通道及免到场查验等便利化措施,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高通关效率。李魁文表示,作为新兴贸易业态,跨境电商凭借其线上交易、非接触式交货、交易链条短等优势逆势上扬,为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发挥了积极作用。
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明显,外贸稳定器作用更加突出。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李魁文介绍,今年,海关聚力六稳六保,统筹做好口岸疫情防控和促进外贸稳增长工作,提出56条稳外贸、稳外资措施,不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防疫物资拉动出口增长2.2个百分点。进口需求稳中向好,支撑进口值回升。
三是大力推进中欧班列发展。特别是使用关税保证保险的进出口企业中,中小企业约占70%,切实为中小微企业减负增效。一是全力推广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合作理念。其中,出口12.71万亿元,增长1.8%;进口10.41万亿元,下降0.6%。
9月当月,全国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35.02小时和1.86小时,较2017年分别压缩64.04%和84.87%,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均已连续5个月环比下降。内生动力增强,民营企业带动作用突出。
大力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洋山综合保税区建设,加大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和复制推广力度,推进全球维修和再制造业务在综合保税区内全面实施。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3.1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0.7%。
核心阅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稳外贸政策效应持续显现,进出口明显好于预期。鼓励中西部、东北等地开展市场采购贸易试点。